日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慶祝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明水街道西營村開幕。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希望的田野上,又是一個豐收年——今年上半年,章丘區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小麥收獲面積78.2萬畝,總產量33.48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71.76萬噸、肉蛋奶4.75萬噸,展現了“齊魯糧倉”的章丘擔當。
走進章丘區明水街道西營村,稻浪翻滾,豐收在望。明水香稻素有“一株開花滿坡香、一家煮飯四鄰香”的美譽。“收割好的水稻經過烘干、脫粒、低溫干燥、加工包裝等工序,新鮮的明水香米就可搶‘鮮’上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鴻波說,今年種植1200畝,畝產700斤,每畝純收入預計3000—4000元。
在章丘北部的黃河街道,近13萬畝玉米田一望無際,收割機正穿梭其間。“玉米顆粒飽滿,這是我們科學種植、連片管理的成果。”魯供豐農集團負責人李家賀言語間充滿了自豪,通過“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務”的模式,實現了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在章丘區托管土地6.5萬畝,實現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
眼下,章丘區垛莊鎮的蜜薯、板栗、辣椒等農產品正陸續收獲。遠遠望去,一塊塊五彩的梯田,盡顯秋色美好。垛莊鎮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實施農村“三變”改革,發展“一村一業”“多村一業”,射垛板栗、圣水泉小米、車廂蜜薯、石屋面粉、長芳辣椒等農產品贏得較好的市場口碑,小米產業黨建聯盟從7個村擴展至12個村,輻射帶動沿三趙線小米種植超3000畝,車廂村獲評“濟南市鮮食甘薯產業十大示范基地”。官莊街道石匣村,谷浪翻滾,喜獲豐收。旁邊曹范街道上萬畝小米也相繼上市,在峪滿香農產品合作社的小米種植基地,新農人孟秀清說:“今年谷子長勢好、收成好,合作社自有基地預計產量能達到100萬斤,銷售收入將達到600萬元以上。”這家合作社成立19年來,簽約社員從5戶增加到158戶,種植基地也從30多畝增加到2600多畝,每年帶動社員穩定增收。
新農人逐夢沃野,新賽道強農富農。“經過15年的發展,我們從最初的生態養殖場,發展到總占地2000畝的綜合性農牧企業,年繁育黑豬1萬頭,銷售額3000多萬元。”位于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的濟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新農人李少清說,現在又利用豬舍農場,面向青少年開展研學。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于優質、特色、健康的農產品需求增加,農業生產正向高效、生態、多樣化發展。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甜瓜等60萬畝“十大特色種植產業”,以及“六大特色養殖產業”,培育市級以上示范經營主體362家、高層次人才351名,建設60萬畝特色產業、年產12萬噸特色養殖產業,農業品牌產品達到80個,獲評全省“現代農業強縣”。如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7.4%,種苗年工廠化育苗能力近3億株,設施園藝、立體種養、綠色低碳生態循環等設施農業達到7.4萬畝,發展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0家,打造了“山水五鎮”農文旅融合發展品牌。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